三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有哪些?
(3)三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發展的共同影響 ①都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工業布局的新變化。 ②都引起了社會關系的重大變革:第一次導致近代社會兩大對立的階級即工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產生,并開始了城市化進程。第二次,壟斷組織產生,并與國家政權結合。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第三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強化,使第三產業比重上升。 ③都對世界格局產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確立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殖民擴張造成東方從屬于西方。第二次,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世界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第三次,推動了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聯系日益緊密。 (4)后兩次工業革命對東亞地區的影響 第二次:日本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壟斷組織出現,成為亞洲強國,東方其他國家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列強加緊對各國的資本輸出。 第三次:日本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中國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韓國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東亞國家經濟發展特別引人注目,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機遇與挑戰并存。 (5)第三次科技革命與前兩次相比最大的不同點 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 (6)美國在第二、三次科技革命領先的原因及對美國政治經濟的影響 美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領先一步。因為:①南北戰爭中工業資產階級的勝利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政治保證。②西部的開發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③歐洲剩余資本源源而來。④歐亞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⑤愛迪生、福特、萊特、貝爾等人的眾多發明使美國在電力、交通運輸、遠程通訊等領域領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領先一步的原因:①20世紀初原子、電子方面的理論就出現重大突破。②一戰后美國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二戰未影響美國本土,因而具有開展科技革命的雄厚物質基礎。③二戰中贏得戰爭的迫切需求使其政府和資本家注重科技投入。④第二次世界大戰推動美國首先突破了原子能的應用,發明了電子計算機。⑤戰后西歐國家的恢復和新興國家的發展,客觀上為美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共同影響:①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19世紀末美國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二戰后至70年代初是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格局。②導致了生產關系的調整。19世紀晚期美國產生了壟斷組織,生產和資本集中程度最高。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日益加強。③上層建筑的變化。19世紀晚期美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號稱托拉斯帝國主義。二戰后過渡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④為美國爭霸世界創造了條件。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把侵略矛頭從拉美指向亞洲太平洋地區。二戰后美國稱霸資本主義世界,妄圖在全球建立霸權